3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

如何评价乌尔善执导,胡先煦、李宛妲、冯绍峰主演的奇幻电影《异人之下》?

猫飞的书剑光影
188个点赞 👍

先说结论:乌尔善可能没想好这部电影的底色到底是什么「类型」,动作?玄幻?悬疑?结果杂七杂八揉到一块,乱七八糟一盘狼藉。

个人认为服化道和置景夸张、风格化不是问题,实际上作为一种风格,是可以接受的。

其实人物的脸谱化,BOSS是沈冲都不是缺点。对比东方系漫改天花版《浪客剑心》,拿它第一部当例子,BOSS也不是什么超级大人物。当然,剑心对主角的刻画,也是异人应该学习的。

漫改电影里,人物黑白分明,正邪对立,也的确是为市场考量的有逻辑的做法。作为一个原著党,我也还好。

但是无数细节上的硬伤拖垮了整条片子。有的思路本身没问题,但没操作好,就成了大问题。而BOSS沈冲和「人物脸谱化」,在没操作好的情况下,显得火上浇油。

《异人之下》里,乌尔善该有的招数都使出来了,但它也证明了,乌尔善那三板斧,不适合用在所有题材的电影里。乌尔善的偏科成就了他,也成了他最大的短板。

从一名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,整点干货,欢迎大家探讨。

一、棚拍感?不如说没「人味」

乌尔善所有电影,都缺乏「人味」。什么叫缺人味?拿《异人之下》举例子,张楚岚是一名大学生,他应该有大学生活。而整条片子里,都没有什么大学生活的气息。

你看不到骑车打球的哥们,看不到夕阳下谈恋爱的情侣,也没有宿舍开黑的室友,还没有下课跑食堂抢饭的老哥……

说白了,缺群演,缺路人,缺展现异人世界普通人生活的一面。

《异人之下》全篇,在我的印象里只有不到五场戏有除了主要角色外活生生的路人。

一场是开头张楚岚被霸凌的戏,一场是张楚岚在教室里上课的戏,一场是结尾,一场是冯宝宝去天下集团找张楚岚的戏;还有一个镜头,给了一对胖胖的情侣,男的喂女的吃东西的镜头。

然而这几场戏里的所有「路人」,都是为了情节服务的工具人。就像你玩一个以大学为主场景的沙盒游戏,里面有BOSS战,有几个情节相关的NPC,其余地图上什么都没有。

玩过《如龙》《刺客信条》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,整个地图上没有任何走动的路人,店铺里没有老板,商场里没有买东西的客人,学校里没有听课的学生。整个地图空旷寂寥,你只能在最主要的几个NPC那儿接任务,触发CG动画时,才会出来几个带有工具人性质的路人,然后依然跟这些路人没什么互动。

(当然,《死亡搁浅》之类的,别来这杠。)

你会觉得这个游戏好玩吗?

老哥的答案里,提到了「棚拍感」这个词。我知道老哥在说什么,也点了赞,但其实「棚拍感」这个词用得不精确。老哥想说的大概就是没人味。

特摄剧拍摄现场

特摄剧高度依赖于棚拍,但我们不认为没有人味。我们来看看《雷欧奥特曼》里的例子。

PS:我还真拍过特摄片

这些大楼爆炸的场面,都是棚拍。大楼都不过是模型罢了。

在怪兽出现,高楼爆炸后,往往要切入普通人逃命、呼救的镜头,这就让整个奥特曼世界显得有血有肉,是一个真实的世界。

最伟大的导演之一,希区柯克也痴迷于棚拍,认为棚拍能稳定地把控影片质量。

希区柯克棚拍现场,后面的天空是一块景布罢了。

但你依然不会觉得希区柯克的电影没有人味,我们来看看《迷魂记》剧照。

希区柯克《迷魂记》中的一个场景。虽然是棚拍,但背景里有来往的行人车辆。

哪怕把普通人当作背景板,也会使整个电影的时空显得真实,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,而不是一个抽象的异域。

乌尔善最大的优势,就是把他拍摄广告TVC时的经验,有机地结合在了电影中。其代表就是《刀见笑》。

乌尔善的广告。乌尔善擅长做「修辞」,在画面中加入各种特效来达到夸张等视觉效果。这个画面跟《异人之下》里的某些特效异曲同工。

乌尔善最好的电影,我一直以为是《刀见笑》。乌尔善把他拍TVC和做艺术的经验,完美地融合在了这部电影里。极具风格化地置景,特效的运用,表现主义、超现实主义的包装方式……

《刀见笑》中极具风格化的服化道和表达方式。
无厘头地表现手法
将双人对决包装成格斗游戏对决

《刀见笑》是一部投资有限的作品,乌尔善拍摄广告TVC的各种鬼点子加到电影里,各种「五毛特效」齐飞。观众不会感到不适,是因为观众知道这是导演故意的,是一种「后现代的解构」。就像把鬼畜视频搬进了电影,可以称之为一种表达风格。

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,故意把影片做得无厘头,做得恶搞、五毛,反而是一种拉近观众距离的好策略。若《刀见笑》按照正剧那样一板一眼的拍,势必沦为平庸。可以说,《刀见笑》是田忌赛马式的成功。

除此之外,《刀见笑》也强调棚内搭建场景,减少群演,观众能强烈感受到《刀见笑》里的世界是一个架空的、特异的世界。而整个世界发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之内,所以观众不会感到没有人味。

除此之外,乌尔善的其他作品——《寻龙诀》,《寻龙诀》不需要人味。就好像你玩《神秘海域》和《古墓丽影》在遗迹里转来转去,要那么多「人」干嘛,人多了反而没味。(虽然《神秘海域》里杂兵和千篇一律的战斗还挺多的,但进了遗迹解谜的环节,就真没啥人了)

在《封神》中,就已经暴露出没人味的缺点。天下大旱,竟没几个普通百姓的视角,实在离谱。《复仇者联盟》神仙大战,还有各种纽约街头的爆炸,群众避难的镜头,再来个超级英雄拯救困在车内的小朋友,就更有人味了。

然而《封神》有没有人味,还可以辩解一二。《异人之下》没有人味则太过违和。

全篇看下来,脑袋里塞满了问号:「人呢?」整个场景太空旷了,太寂寞了。

因为《异人之下》有原著托底,不像《刀见笑》一样,是一个无所凭依的架空的抽象的时空。主角作为大学生,在一个以真实世界为基础的架空世界中,没有一点人味属实离谱。

整个《异人之下》的观影过程里,产生了那么多大爆炸,整个医院、学校都被掀了,没有一个路人,太过于违和了。我一直在不住地想:「人去哪儿了?」

整个两小时的观影过程,加上大量的植入,让我感觉看了两小时的故事类广告TVC。张大鹏的《谁是佩奇》尚有人味,《异人之下》可真是一点人味都没。

有人说,漫改应该让角色像现实中的人,然后把问题归结到服化道,我觉得是没抓住重点。实际上,漫改的天花板《浪客剑心》在人物造型上也并不尊重历史;《海贼王》《幽游白书》的网飞剧也没「缺人味」的问题,大家都不觉得怎么违和——《幽游白书》的问题在其他方面。

为什么会这样呢?大概能做出三种猜测:

1、乌尔善的风格,他故意的,但在《异人之下》中失灵了。

2、预算问题,大量的群演和真实时空的打造费钱。

3、不允许。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连网文中都不许这样干,像《复仇者联盟》中那样的纽约街头大爆炸,纽约民众逃命避难的大场面,在我们这儿,是不被允许的。

二、糟糕的剧本

2.1剧本优化的失败

米二的原作我一直追,实际上国漫我只追三本,一本《异人之下》,一本《传武》,一本《镖人》。

《异人之下》从连载之初我就在看。

就像当下网文界的经验教训认为「书名」「简介「第一章」大概率决定了一本书扑不扑,网漫也大差不差。

在《异人之下》连载初期,跟腾讯漫画的其他许多作品并无不同。米二为了吸引眼球,有大量人物卖肉的杀必死场景,尺度要多大有多大(现在好像删除了)。除此之外,就像许多日本漫画家都会出现的问题一样,在不知道自己扑不扑的情况下,《异人之下》早期的情节、设定,以及人物的行为、动机,是有许多自相矛盾、莫名其妙的地方的。

而电影编剧在再创作时,理应把这些原作中存在的雷排掉,结果非但没优化,还把其中一些弊端当做优点来放大。

2.2烂俗的卖肉

在电影中卖肉,确实大家都喜欢。但架不住每隔几分钟就来一个字母梗,每隔几分钟就给个杀必死。说真的,黄油都知道什么叫欲扬先抑;三级片都知道得有充足前戏。

高密度地撩拨只能让观众疲软和尴尬。没有一点情趣可言。

合理的杀必死是吸引眼球的良方,超剂量了就有毒。

2.3自以为是的喜剧

近些年的风气,是个剧都想加点喜剧。当然,加入喜剧元素,确实是吸引观众,提高票房的编剧法宝。漫威巅峰时期也这么干,总是能让影院中充斥着欢快的气息。

然而,不会写喜剧不要写啊,不会玩梗不要玩啊。从影片的开头,就看得出编剧十分努力想往喜剧靠,但是整整两个小时,观众们都没笑。

2.4大量解释性台词

一般认为,编剧写剧,展开世界观,介绍人物,依赖的是合理的对话和人物动作,乃至于镜头。

然而《异人之下》电影充斥着大量的解释性台词,除了旁白,还大量依赖于主要角色的自言自语式的台词去介绍世界观和人物。

一部电影里偶尔有一两段这样的台词,往往都是编剧迫不得已的认输。而《异人之下》中,编剧把解释性台词当做了常态手段。整个观影过程变得相当无聊。

这是生怕观众看不懂吗?

那也太小看观众了。当然,这也可能不是编剧的问题,有可能是资方策划的问题。只不过,他们可能低估了观众,或者没算到,在电影院买票的观众,可能没他们想象中那么下沉。

最尴尬的莫过于,连人物介绍都采用这种形式,加个人名条不好吗?(基努里维斯《John Wick》就有这么干的,《johan wick》的世界观展开得非常好,真应该好好学学)

四张狂聚一块儿,明明四个人认识,也没有外人,夏禾还反复的说:「雷烟炮高宁」「祸根苗沈冲」……太违和了好吗?你叫绰号,叫真名都行好吧。

这就像段誉跟乔峰重聚喝酒,就他们俩人,段誉叫乔峰「丐帮帮主乔峰,好久不见。」;宋江聊个天,动不动就管李逵叫「黑旋风李逵」,太违和太奇怪了。

更过分的是,在徐翔交代冯宝宝身世那一段,就是逼我看了10多分钟的特效PPT,我是来听标来了?

2.5我是在看TVB吗?——大量的「口述心理」

跟解释性台词一样的问题,通过人物自说自话来解释自己的行为。

张楚岚拿出个手机拍个视频,都要自言自语半天:「我现在拿出手机了,我要把你拍下来,然后我要给警察叔叔,嘿嘿嘿,我拍到了,我拍到了……」

太尬了。

其实在早期的港片和TVB剧中,这样的手法大量使用,究其根本也是为了提高拍摄效率,节约拍摄成本。

我琢磨着,《异人之下》缺钱能缺到这个地步?

以下为TVB相似场景,大家感受下呗,《异人之下》里不少人物都是这么搞的。

以下场景中的人物没有在跟任何人对话,完全是自言自语。

这种明明可以通过V.O.(旁白)或镜头语言表达的情节,转而通过人物自言自语说出来,是一种非常落后的编剧表达方式。偶尔用一两次还好,大量使用给人的观感很差。

2.6方言顾问的重要性

这不只是《异人之下》的问题,现在许多用到方言,把方言当做一种特色来表达的电影,都有一个大问题,那就剧里的方言只不过是把普通话翻译成了方言腔。

拿冯宝宝这个角色来说,冯宝宝操的是西南官话。

而西南官话,以西南F4,川渝云贵为主,是几乎不怎么用「被」这个词的。

表示「被」,要么直接用「把」字句,要么用「遭」和「挨」。

我遭车撞了、我挨打了、他把我打了、我挨骂了、我遭骗了……

冯宝宝满口的「被」——我被控制了、我被他打了……我估计川渝云贵人看了抠脚抠出了三室一厅。

据说粤语那部分,广东人也非常抓头皮。

2.7人物动机转变与人物行为的矛盾

在《异人之下》中,张楚岚与冯宝宝「决裂」是一场重要的戏。张楚岚作为一个人物,有了第一次大转变。

而人物转变的理由是「我要听爷爷的话,当一个正常人」。人物转变的背景是张楚岚跟冯宝宝学老农功,被冯宝宝的地狱军训逼疯了。

在此之前的前面1个小时左右的观影时间里,张楚岚已多次展示了自己的异能,而这个时候出来说自己「听爷爷的话」,之前干什么去了?

只会让人觉得张楚岚是一个没骨气,怕吃苦的废柴。

三、其他问题

3.1特效

我一直在思考,2024年了,大把的制作经费,为什么,包括《封神》在内,那么多国产电影的特效还比不上十几二十年前的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》《黑客帝国》之类的呢?

可能有电影工业积累不足的原因,可能有项目管理、资金分配等各方面原因。

但我想提出,特效是为表达服务的,而不是反过来。大家看电影不是为了看特效。

《异人之下》这种动作类的玄幻题材,完全可以对标《功夫》和《黑客帝国》。

《功夫》和《黑客帝国》,首先都有「人味」,展示了大量的生活场景。

除此之外,在动作戏中,动作设计本身精彩绝伦,而特效是为动作服务的。

在《异人之下》中,大量的对波,各种彩虹波,只会让人觉得视觉疲劳,被光污染到。

动作设计上,《异人之下》真的跟《功夫》差了好远,特别是张楚岚和沈冲的高潮战,我怀疑整个分镜思路都模仿的《功夫》——从天而降的掌法。

相比较于张楚岚和沈冲无聊的「对波」,回头看看《功夫》,真是高下立见。

当然,特效水平还是有待提高,风沙燕开法拉利那段特效,整个法拉利的3D模型太假了,一点都不开门儿。

而影片最后那个弹幕特效,唉……我很怀疑是不是某个领导的自嗨……

3.2分镜模仿《功夫》?

看完《异人之下》的朋友,品,请细品。

这一幕当年看的时候太震撼了。

不是,作业都抄不好吗?

再看看《功夫》的特效,啧啧,事实证明,进步的特效放在新电影里,用不好,其结果是退步的。

甚至可以专门做一个拉片,对比一下《异人》跟《功夫》差在哪儿。

3.3配乐

对《异人之下》配乐,实在无感。

说一个点,就是徐翔脑海内交代冯宝宝身世那段PPT,使用的一段带有民歌特色的人声BGM。这个BGM从头循环往复到尾,太难受了。

主要是那一段PPT,前面讲的是冯宝宝在山村里的生活,你放这个BGM我觉得合适。后面冯宝宝都被人贩子搞到广东一代的大都市了,冯宝宝被殴打,被调戏,你还一直放那山歌style的BGM,太不讲究,太敷衍了吧。

3.4战力崩坏

张楚岚在早期就能跟沈冲破坏掉一整套建筑群,后面怎么玩?我估摸着张楚岚那一招从天而降的雷法,比钢铁侠的普通技能还离谱了。

我个人认为,这是一种偷懒行为,试图以爆炸和特效场面,去掩盖动作设计的不足。

3.5这个不怪主创团队

《异人之下》的魅力,也在于塑造了当代的神话传说,让我们有代入感,有一种「高手在身边」的沉浸感。

然而,「龙虎山」变成了「龙雾山」,主角胸前的植入写着四个大字——「XX李宁」,实在讽刺到极点。

3.6动作设计差了档次

太过于依赖特效,使得全片整个动作设计差了点意思。

最后大战沈冲,沈冲可以使用各种能力,all for one,让我想起了capcom远古游戏《名将》的倒数第二关,还挺有意思的。

但落实到具体的打斗层面,就有如远古的《圣斗士》打擂台,看起来使用了技能,其实不过是套皮的特效对轰罢了。

对于动作片发烧友来说,全片的动作设计,别说比《黑客帝国》和《功夫》,前段时间上映的《九龙城寨》都比这好看多了。《九龙城寨》也是漫改吧,那作为漫改,挺成功的。没看过的可以补一补,情节上忽略掉,动作设计,有洪金宝等披挂上阵,上档次,不用动脑子也好看那种。

四、说点好的

我个人觉得,《异人之下》,是太多细节问题综合起来,积弊难返,尾大不掉了。然而本身的风格,服化道等,我倒觉得没问题。

风格是为表达服务的,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。形式本身没错,匹配不上合理的内容,难免削足适履。

在乌尔善的风格匹配上相应的内容时,其实还挺好看的。

柳妍妍自述那一段,从小怎么跟傀儡相处,怎么过生日,那一整段的动画展示,我认为是成功的。

那就奇了怪了,为啥到徐翔的回忆那儿就变成PPT了呢?经费不足?

总结

电影的好坏,依赖于参考与比较。

沈冲当BOSS不是问题,人物造型不是问题,特效不是问题。关键是怎么把各细节做到位。

我个人在此强烈推荐《浪客剑心》,个人心目中东方系漫改的天花板,分享给大家。

以上。

编辑于 2024-07-31 19:23・IP 属地北京
真诚赞赏,手留余香
还没有人赞赏,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!
萨萨
自由评论 (0)
分享
Copyright © 2022 GreatFire.org